年7月27日,第五届东方消化病大会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隆重开幕!“东方消化病大会”经过近十年的努力,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与发展,会议打破消化系统各亚专科之间的分割,由上海市医学会、上海市医学会消化系病专科分会、上海市医学会肝病专科分会、上海市医学会消化内镜专科分会、上海市医学会感染病专科分会、上海市医学会食管和胃静脉曲张治疗专科分会联合主办,有效整合各专科分会的资源,优势互补,力求为上海、华东地区乃至全国消化病学领域的临床及研究人员提供学术交流平台。
上海市医学会会长、上海市医师协会会长、上海中医药大学校长徐建光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医院院长、上海市肝病研究所所长樊嘉院士,上海市医学会消化系病专科分会主任委员、海军医院消化内科主任谢渭芬教授等出席开幕式并致辞。东方消化病大会一直致力于学术交流和消化病领域内的医师培育,自创办以来,注重资源整合,采用多学科交叉融合模式,邀请海内外消化病领域专家,介绍消化病国内外学术前沿和最新研究成果,围绕本领域临床与基础研究的热点问题进行深入探讨,为国内同行提供学术交流的平台,旨在打破学科之间的分割,推动整合医学发展,提升多学科诊疗模式水平。
主题报告
樊嘉院士:液体活检技术在肝癌早期诊断及复发转移预测中的应用
樊嘉院士介绍了液体活检技术在肝癌早期诊断及复发转移预测中的应用经验。他指出,早期诊断是肝癌患者长期生存的关键,高复发、转移是肝癌手术治疗的瓶颈。液态活检是新型的液体病理学,在肿瘤诊断、治疗、预测中作用重大。年樊嘉院士研究团队发现,血浆中7个microRNA的诊断效能优于传统肝癌标志物甲胎蛋白(AFP),研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miRNAs肝癌诊断盒。樊院士团队还在全球率先提出用EpACM+循环肿瘤细胞(CTC)预测肝癌根治术后复发,发现肝癌CTC空间异质性决定转移方式,用CTC可指导术后预防性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术前可指导辅助治疗和手术方式,并自主研发了CTC分子分型平台。他表示,新型液态活检如ctDNA、外泌体等将不断涌现,CTC单细胞测序将助力揭示肝癌转移复发机制,液态活检将助力药物遴选实现精准医学。他表示,攻克肝癌任重而道远,但是机遇大于挑战。
李兆申院士:努力提高胃肠癌预防筛查和早诊水平
中国工程院院士、海军医院消化内科主任、消化内镜中心、内科学教研室主任李兆申院士从消化内镜医师的角度,围绕“如何提高我国结直肠癌早诊早治水平”作了精彩报告。他指出,我国绝大多数胃肠癌发现时已为中晚期,5年生存率落后美国、日本、韩国等国家15年以上。绝大多数临床症状对于预测结直肠癌没有帮助。美国的经验表明,结直肠癌筛查普及是结直肠癌死亡率持续降低的主要原因。因此,我国需要积极倡导结直肠癌筛查,加强科普,提高公众及医师对结肠癌筛查的参与度,完善早期结直肠癌筛查及内镜诊治指南,创新非侵入性筛查手段。内镜医师要努力提高结肠镜对腺瘤的检出率,结肠镜筛查退镜时间不低于6分钟。另外,要在结直肠癌筛查方面增加资源,加大投入,培训人才。研发不痛苦结肠胶囊内镜、开展个体化筛查、应用人工智能技术,是消化内镜领域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
Prof.JordiGarcia-Sancho:Noveltherapeuticoptionsforfibrosisandportalhypertension
西班牙巴塞罗那IDIBAPS研究所肝脏血管生物学研究中心主任、瑞士伯尔尼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部主任JordiGracia-Sancho教授围绕肝纤维化和门脉高压的新型治疗方案,进行了精彩演讲。他指出,在慢性肝病和门脉高压的发展、进展过程中,肝血窦内皮细胞表型的变化发挥关键的作用。肝血窦内皮细胞间的交叉对话(crosstalk)是细胞相互影响的重要机制。针对某一种特殊细胞的治疗最终可通过旁分泌作用改善其他肝细胞。Gracia-Sancho强调,慢性肝病和门脉高压患者中肝血窦细胞之间交叉对话的精确机制目前还不是十分明确,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谢渭芬教授:肝硬化门脉高压治疗新靶点
谢渭芬教授介绍了肝硬化门脉高压治疗方面的重要进展。肝脏再生的关键是肝细胞再生,再生干细胞来源于肝脏的多种细胞。肝星状细胞激活是肝纤维化发生的中心环节,其在肝脏损伤修复中具有双向调节功能,通过抑制其活化和增殖或诱导其凋亡的传统治疗策略不是理想方法。保护肝细胞应成为治疗肝纤维化的首要策略,增强肝细胞核因子(HNF)在肝细胞的表达水平是保护肝细胞的理想方法。五羟色胺(5-HT)显著升高门脉压力,在肝硬化门脉高压形成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而5-HTR1A是门脉高压症最重要的5-HT受体,调控门静脉压力。因此,门静脉是门脉高压治疗的新靶点。
叶为民教授:消化系统疾病研究中流行病学方法的应用
福建医科大学副校长、福建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院长叶为民教授介绍了消化系统疾病研究中流行病学方法的应用经验。他指出,精准医学是目前医疗领域的发展趋势,是多学科、多领域、多技术集成的知识与技术体系。在精准医学的技术路径中,大规模人群队列(自然人群队列)研究和规模化专病队列研究是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大型自然人群队列建设的原则是标准统一、覆盖全国、持续随访,重点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