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4月26日-27日,第九届中国结直肠肿瘤中青年专家学术会议暨年中国抗癌协会大肠癌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会学术会议在上海明捷万丽酒店成功举行。大会以结直肠肿瘤为主题,面向中青年医师,设立了“结直肠肿瘤诊治进展”主会场、“全国结直肠肿瘤青年医师手术视频比赛”、“全国结直肠肿瘤青年医师演讲比赛”和“结直肠肿瘤原创研究”分会场,近百位行业大咖为参会者奉献了一场精彩绝伦的结直肠肿瘤诊治的学术盛宴。
上海医院肿瘤预防部主任、主任医师郑莹教授,上海交通大医院普外科副主任医师何永刚教授共同主持了“结直肠肿瘤早诊早治研讨会”。我国著名大肠癌专家,医院大肠外科主任,享有“腹腔一把刀”之美誉的蔡三军教授,上海交通大医院消化科主任医师、上海市消化疾病研究所所长房静远教授,医院大肠外科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蔡国响教授等近二十位结直肠肿瘤诊疗领域的顶级大咖出席了论坛,并分别做了学术报告,从肠癌的预防、筛查技术、最新诊疗进展、国外先进经验等方面进行了深度阐述,为我国结直肠肿瘤的防治献计献策,展现了大医之士的责任与担当。
在结直肠肿瘤早诊早治研讨会上,由蔡三军教授和肿瘤预防部主任郑莹教授牵头的上海市抗癌协会大肠癌专委会早诊早治学组正式成立。该学组的成立旨在不断加强医务人员的学习、交流和推广应用,让更多的人群受益于安全先进的消化道肿瘤诊治新技术,形成辐射带动作用,提高医务人员对于消化道肿瘤早诊早治的能力,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认知水平,使结直肠肿瘤能够及早的得到诊断和治疗。
蔡三军教授、房静远教授为学组三位组长颁发聘书
在结直肠肿瘤早诊早治研讨会上,蔡三军教授以“大肠癌流行病学变化与对策”为题进行了主题讲座。蔡教授从全球癌症发病大势讲起,介绍了上海结直肠癌发病与防治现状,并与美国的结直肠癌防治现状进行了对比,总结美国结直肠癌发病与死亡率下降的原因有三个:一是生活方式的改变(Ⅰ级预防,35%);二是结直肠癌筛查(Ⅱ级预防,53%),年,美国50-75岁人群中已有60.8%的人至少参加过一次肠癌筛查;三是更好的药物与规范的多学科治疗(Ⅲ级预防,12%)。
在美国结直肠癌发病率、死亡率下降,5年生存率上升的同时,我国却面临着结直肠癌发病率持续上升、死亡率持续高位、生存率差距极大的现状。蔡三军教授表示,要减少结直肠癌的发病,提高生存率,在结直肠癌的众多Ⅱ级预防措施中,积极开展结直肠癌筛查,促使结直肠癌早发现是最重要的手段。蔡教授认为,通过认真改变生活方式,及时就诊,积极参加筛查、普查,治疗癌前病变,规范治疗临床肿瘤,以此减少结直肠癌的发病,减少结直肠癌死亡,改善结直肠癌的生存,是有可能的。
随后,医院大肠外科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蔡国响教授以“甲基化二代测序在结直肠肿瘤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为题,介绍了国内外血浆ctDNA甲基化检测产品在肠癌早诊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并对现有的EpiproColon、ClinicalGenomics研发的Colvera、鹍远基因自主研发的ColonES?常乐思?等三类肠癌早筛甲基化检测产品,从应用技术、临床效果等方面进行了横向对比,说明ColonES?常乐思?肠癌早筛无创甲基化检测拥有更高的灵敏度,能更早发现肠癌。
蔡国响教授讲到,常乐思?的研发依据是ACE研究项目,该项目运用了美国圣地亚哥大学张鹍教授研发的高通量甲基化单倍型分析技术MONOD,从癌组织万个CpG甲基化位点中筛查靶向位点,再用methylTITAN甲基化检测方法对这些位点进行检测,确定了甲基化诊断模型ACE。随后对多位健康人群、进展期结直肠腺瘤及肠癌人群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表明,常乐思?对肠癌、进展期结直肠腺瘤均很灵敏;肠癌的分期对常乐思?的敏感度无影响;肿瘤的大小、患者的年龄、性别以及肿瘤的部位都不会影响的诊断效率。
蔡国响教授认为,常乐思?的优势有四个方面,一是新型的建库技术可以获得更多的DNA拷贝数,带来更高的灵敏度;二是靶向位点扩增,也可以获得更高的灵敏度;三是甲基化单倍型分析可以获得更全面的甲基化信息,降低背景噪音;四是人工智能学习的建模方法,使整个模型的灵敏度要优于同类竞品。
目前,由上海市医院牵头,5医院共同参与的基于常乐思?的前瞻性多中心临床试验正在进行中,从已经完成的检测样本结果发现,常乐思?对进展期腺瘤、各分期肠癌(Ⅰ~Ⅳ期)均具有很高的诊断率。
在研讨会的讨论环节,医院内镜专家李兴华教授的话让人印象深刻。他说,肠癌诊断的“金标准”是肠镜,但是内镜医生的精力是有限的,做第一个肠镜和做第二十个肠镜的准确率是不一样的,一天工作下来,肠镜医生的手臂抬都抬不起来,工作强度之大可想而知。现阶段,要加强肠癌的筛查工作,除了要求肠镜医生在肠镜检查过程中严格遵守规范、加强内镜医生的能力培养、人力投入之外,高效、便捷的肠癌筛查方法也是迫切需要的,这样的需求正跟常乐思?的产品性能不谋而合。
常乐思?检测只需抽血10ml,就可用于人群结直肠癌、结直肠高危腺瘤(癌前病变)的筛查,对进展期腺瘤、各分期(Ⅰ~Ⅳ期)肠癌均具有很高的诊断率;对于不同部位、大小的腺瘤/肠癌或不同年龄阶段、性别的受检者,均有良好的检出率。无创、安全、便捷,更早发现肠癌,检测效果媲美肠镜,这样的肠癌早筛产品不光可减轻内镜医生的工作压力,帮助国民早发现癌症,减轻病痛,减少经济投入,也为国家减少了不必要的医疗投入,更能促进我国经济、卫生事业的良性发展,一举多得!
癌症早诊早治工作现已成为我国政府医改重大专项“慢病防控”的重要内容,上海成立大肠癌专委会早诊早治学组,具有惠民、加强基层能力建设、促进服务均等化等重要作用。医企同心,携手抗癌,《世界抗癌宣言》的目标定能早日实现,造福广大人民群众和癌症患者。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